拿到滿手offers以後,免不了會陷入一陣掙扎之中。姑且比喻成正妹被眾多追求者環繞,不知要選誰好的心境,差別只在正妹可能可以劈腿同時選A或選B, 唸書大概一次只能唸一間, 很難同時唸牛津跟劍橋^^"

出國唸書這件事, 花的錢就跟買輛進口跑車一樣, 就我個人而言是絕對不贊成完全仰賴「卜卦文」的。畢竟要花好幾百萬, 你會聽別人說了算還是會想自己評估呢?別人可是沒辦法替你的將來負責啊!就算人家把學校系所的過去說得再好, 也難保今年等你飛過去以後還能維持榮景, 況且還牽扯到個人喜好。有人喜歡雙B, 有人喜歡Austin, 買車至少也會去試乘看看喜不喜歡吧!除非你真的錢太多時間也太多, 那就當我沒說XD

開始選擇之前, 最好先想清楚自己出國唸書的目的是什麼。當然目的往往有很多, 不過至少也得排一下優先次序, 要比較才有個基準。預算/生活形態(大城市或鄉下)/課程設計/系所資源/畢業後發展/排名都是很常見的重要因素, 但不太可能面面俱到。先列出來自己考量的點是什麼, 主要的擔憂有哪些, 才能探討擔憂的情形會不會發生, 一一排除。

我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, 除了學校網頁一定要看以外, 也看了不少書, 參加過好幾場Info Sessions, 更請教過一些大方願意分享經驗的前輩, 很感謝他們寶貴的意見讓我受到啓發。關於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系所, 不少書都有提到。例如像這本 就有提到幾個技巧, 原則跟其他申請書也很類似, 推薦想申請商學院的人可以看看。

至於我自己呢?則是在從準備文件到錄取後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搜集資訊,以下簡短介紹一下,提供在選校上彷徨不知該如何著手的人參考。

1.找國內外此領域的專家徵詢意見: 例如以前認識的系上老師可能會因為看過哪些期刊,出自哪些研究團隊。 就對哪些學校的專長比較有印象,一方面也會知道此領域對哪校較認可。

2.找該系所師資與其研究領域,著作: 這點就跟在台灣研究生找老闆一樣,看誰做的題目自己有興趣。 或者找找前幾屆的學生畢業論文都寫些什麼。 如果你在意的是課程設計能否符合自己的需要,這方法應該能釐清。有些學校甚至會發行自己的刊物,也可以看看。

3.google/youtube/wiki/facebook: 用各式各樣的媒體搜尋這些programme的風貌,看看你自己喜不喜歡。 例如醫學領域的人可能就去pubmed上輸入系所的關鍵字進去找。商業領域的可能會搜尋HBR/The Economist/Bloomberg Businessweek/Financial Times等。其他領域可能有其他較為強勢的媒體/期刊/報導,可以嘗試找找。各種評量如RAE/Russel group/accreditation也是一種參考指標。通常第三報導會比較能從中立的角度呈現系所表現, 而不像學校網站上放的經過剪貼跟截取, 可能有斷章取義的嫌疑。

4.寫信跟學校詢問是否能跟現任學生或畢業校友聯絡: 從校友口中得到的消息通常是最直接也是最實際的,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源。 如果有辦法跟這些programme members接上線,會解決很多問題。

 

以上純粹是從課程面教育面出發,我個人所採用的一些方法, 也歡迎其他申請者或校友一起討論^^

如果是考慮以後就業問題的話,那可能得去問僱主都用哪家學校的學生比較快了XD

最後結論:真正該去哪還是要問自己, 自己做不了決定, 出了國以後要自己負責的事可是多著, 上網問只是參考有沒有人走過一樣的路, 或者有類似經驗可以引用, 但總不可能每件都再上網問該怎麼做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